(现代人借助义肢的一只脚奔跑)
本义之外,䟠还指疾走貌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“䟠,疾也。”《直音篇·足部》:“䟠,疾走貌。”明代杨慎《俗言》卷一:“䟠,疾行而轻也。”
此外,䟠还通“越”,超越。徐锴《说文系传·足部》:“䟠,超越也。”
䟠的小篆写法如图:
(䟠的小篆写法)
2、蹻。这是个多音字,读音有五个:
(一)qiāo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。给的解释是:“蹻,举足行高也。从足,乔声。”形声兼会意字。因为“乔”,义为“高而曲也。” 本义是把脚举高。即抬起脚来。同“跷”。朱骏声的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蹻,今多以翘为之。”《集韵·宵韵》:“跷,举趾谓之跷。或作蹻。”《素问·针解》:“巨虚者,蹻足(骨行)独陷者”,王冰注:“蹻,举足也。”这是说下巨虚穴的位置,巨虚穴,在跷足时小腿外侧肌肉凹陷最深之处。
(巨虚穴的位置)
又比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亡可蹻足待也。”指抬起了脚,落下就灭亡了,指国家灭亡是很快的事情了。
本义之外,蹻还有其他用法:
(1)走貌。《篇海类编·身体类·足部》:“蹻,走貌。”
(2)表演高跷时绑在脚上把人垫高的木棒。清代彭士望《九牛壩观听戏记》:“乃接木为蹻,距地八尺许,一男子履其上,傅粉墨挥扇杂歌,阔步坦坦,时或跳跃,后更舞大刀,回翔中节。”
(踩高跷)
(二)jiǎo。这个读音出自《广韵》。组成专用词“蹻蹻”,用法有三:(1)骄傲。《尔雅·释训》:“旭旭蹻蹻,憍也。”郭璞注称:“皆小人得志憍蹇之貌。”比如《诗·大雅·板》:“老夫灌灌,小子蹻蹻。”大意是:老夫(指诗人自己)恳切又忠诚,小子骄傲不像样。单用“蹻”字,意义相同。
(2)壮貌。比如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:“四牡蹻蹻,钩膺濯濯。”《毛传》:“蹻蹻,壮貌。”骏马四蹄真雄健,黄铜钩膺亮晶晶。
(3)威武强盛貌。比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其马蹻蹻,其音昭昭。”《毛传》:“言强盛貌。”马儿威武又强盛,铃声清脆多响亮。
此外,读这个音时,还通“趫”,这个字,在“走”部已经讲过,见196课,指勇健,矫健。
(三)jué。这个读音出自《广韵》。用法如下:
(1)不稳定貌。《广韵·药韵》:“蹻,走蹻蹻貌。”比如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:“意气易动,蹻然不固。”高诱注称:“谓其流行速疾不坚固之貌,故其志气易动也。”
(2)通“屩”。草鞋。《集韵·药韵》:“屩,《说文》:‘屐也’,通作蹻。”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小部》:“蹻,假借为屩。”
(草鞋)
此外,读这个音时,蹻还用作姓氏,《千家姓》有载。
(四)jú。这个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同“檋”。山行用具。有锥的屐,又名檋车。就是古时的登山靴,《集韵·烛韵》:“檋,山行所乘,以铁如锥施之屐下,亦作蹻。”大致样子如图:
(檋车)
(五)xuè。这个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涩,燥涩貌。《方言》卷七:“蹻,涩也。赵曰杜,山之东西或曰蹻。”《集韵·药韵》:“蹻,燥涩貌。”
蹻的小篆写法如图:
(蹻的小篆写法)
(【说文解字】之330,部分图片引自网络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