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写数字

大写数字

敦煌文书《唐天宝四载河西豆卢军和籴会计牒》(P.3348v)中的大写数字实例

敦煌残卷中用大写数字写的九九表(P.3453v)

虽然旧时对于大写数字的起源有武则天说、朱元璋说等,如顾炎武《金石文字记》卷三就说:“凡数字作壹贰叁肆捌玖等字,皆武后所改”。但近几十年来不断发现的先秦简牍显示,早在先秦时期大写数字便已被使用。[1]如清华简中《程寤》的竹简背面中央就记有大写数字,可能是排序号码。[2]又如清华简中的《越公其事》篇中“一二弟子”写作“壹弐弟子”等。[1]

李零认为,“战国时期是商业活动和法律行为十分活跃的时期,当时的各国,其数字用字差不多都有繁化的别体,特别是极易添加笔画和相互混淆的‘一’、‘二’、‘三’,尤其如此。”[3]但当时使用大写数字的目的比后世要复杂,目的也不仅限于防伪,所用代替数字的“大写数字”也并不唯一。[1]

现在发现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文书中,也有使用大写数字的例子,如吐鲁番出土文书《北凉神玺三年(399)仓曹贷粮文书》:“”今贷柒石……拾斛,秋熟还等斛“,又如哈拉和卓九一號墓出土的《奴婢月廩麥帳》:“(前缺)合給肆斛貳斗。奴文德、婢芳容二人,人日禀麥五升,合給麥叄斛。奴子虎生一人,日給稟麥二升,合□□陸斗。都合柒斛拔(捌)斗,請紀識。”等等。[4]

在唐代的敦煌文献和吐鲁番文书中,大写数字极为常见,除算经之类的数学文献外,会计账目、借贷契约的钱物数量、规格乃至期限等事项,也都已普遍使用大写数字记录。[5]又如,斯文赫定、安博尔特(Nils Ambolt)等人在和田得到的《于阗巳年(801)十一月至十二月于阗六城百姓纳进奉絺紬抄》(Hedin 16)是于阗语、汉语双语的文书,其中汉语部分有“六城潘野娑捈、可里没梨共纳进奉絺紬肆拾陸尺”、“六城南牟没纳进奉絺紬壹丈捌尺伍寸,又贰丈贰尺伍寸,又贰丈叁尺贰寸,又纳贰丈肆尺,又贰丈贰尺壹寸,又叁丈陸尺贰寸”等语。[6]宋代碛砂藏的跋尾,也多用大写数字,其中贰也写作“弐”,而肆的字形将左侧的“镸”替换成了“丨丿”,徽州契约文书中也出现了这种肆的写法。[7]

大写数字因为书写繁琐,后来也出现了简化的现象,如在明清的徽州契约文书中,壹也写作“壱”或“乙”,捌写作“拐”,柒写作“㭍”或仅有一点的“㭍”等等。[8]

大写数字的使用也传到了朝鲜半岛、日本等地,如韩国庆州雁鸭池(朝鲜语:안압지)182号木简上就有“宝应四年”(公元765年)、“壹贰叁肆伍”等字样。[9]日本8世纪初的《大宝律令》规定公文书的账簿必须使用“大字”,即大写数字。[10]而正仓院所藏天平时期(729-749年)的户籍及账簿中,也有使用大写数字的实例。[11]

相关推荐

华硕F441UV7200参数
365速发国际app

华硕F441UV7200参数

📅 06-27 👁️ 5100
微信视频为什么发不出去
365速发国际app

微信视频为什么发不出去

📅 06-28 👁️ 6214
在线横幅设计
英国365bet官方网

在线横幅设计

📅 06-27 👁️ 7371